下葬后要做七,一百天要叫饭,有钱人还要做道
农村的丧葬习俗挺多也挺庞杂的,从人处于弥留之际到去世,甚至去世好几年,都有不少需要注意的习俗。
而今天依旧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,人去世且已经下葬后的一些祭祀习俗,包括做七、敬百日等习俗,感兴趣的可以接着往下看哦~~
做七仪式
做七也叫“做期”,是一种常见的民间习俗,我老家都还有这个习俗,也常听到村里的老人们说起。
做七要一直做满七七四十九天,才算圆满,也叫“七期”。
简单说就是从人去世的当天开始算,每7天为一期,一共七期,总共49天。
一般来说,一三五七比较隆重,农村的丧葬习俗大多更注重单日,所以第二四六三期农村基本上不怎么隆重地去祭祀,但也需要有。
之所以要做七,原因是农村的传统观念里觉得,人去世后的49天里,其实没有完全消失,还在游荡,逝者家属需要按时做七,提供足够多的纸钱,以便下去不被惩罚。
做七仪式也看各自习俗和经济条件,有钱人家在头七、三七、五七以及七七都会请专门的师傅来做道场,诵经为逝者超度,这个过程叫“应期”!
有的地方则叫“做坛场”,都是借此慰问逝者,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思念。
而普通人家很少会找先生来做道场,而是有自己的一套做法。
头七的祭祀相对隆重,逝者的儿子要设立墓主烧纸钱,有条件的还需要找专门的师傅来诵经。
从头七开始,之后的六个七日子,中午10点都要在家里面的窗口或门口插三炷香。
二七也需要找师傅诵经,农村说是“还受生经”!
三七和四七被称为三七,是相对前两期来说更为简单的,需要外甥和侄子辈来做祭祀仪式。
五七很重要,从这开始,要举行断七仪式。
要在家里面的大门前或窗户前点根引路香,有的地方则称为引魂香,点香时门窗都要打开,当然,这是为屋子里的空气环境着想。
不仅如此,还要点一根白色蜡烛,桌面上放着遗像。
讲究的人家,还会要求每次参与祭祀的人数递增,比如头七参与的有四个人,那后面几期可以增加为5、6、7、8。
不仅如此,做七连祭祀的菜都要有不同,每个七用的菜要不一样,但必须是素菜。
而且五七的前一天晚上就要开始安排贡台,放好照片、一杯茶、苹果、橙子、香蕉各一个,还需要放三块糕点,点上白色蜡烛,烧香烧纸。
画个圈,在圈内烧依稀纸马、纸房子、纸车等,有的还需要烧点逝者以前穿过的衣服。
要保持香火不断,一直到五七当天早上11点,才能请走贡台和遗像。
接着放些饭碗,一般来说是五双筷子五个酒杯,里面要倒点酒,还要加七个菜,全鸡、全鸭、全猪蹄和鱼,还要有生豆腐、蛋饺、素菜。
到五七当天的13点就可以结束,这个过程叫断七。
而祭祀过的食物,不能直接就拿着吃,而是要拿回去,回锅才能吃。
在农村的祭祀里,祭祀过的食物都不能直接吃,而是要回锅加热,与其他菜搅拌一下才能吃。
农村觉得这是对逝者的尊重,不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保证食物安全,给食物杀菌,以免吃了坏肚子~~
五七开始还要做“回煞”仪式,回煞也叫回魂,农村说这天逝者会回家一次。
为了迎接他的到来,家属需要准备些东西。
当天晚上要吃蒸馄饨,当地俗称“接眚馄饨”,还要给村里人送状元糕,也叫“接牌糕”。
有的地方改革,直接在逝者下葬后就送给悼念者们了。
这天还要在靠窗位置放一根竹子,在竹子上贴上纸钱,一张一张地贴,贴满为止。
家里是瓦房的话,就把竹子范大搁在瓦房上面,农村觉得逝者是从这些地方进来的。
接着还要准备一桌韭菜,8个座位,每个板凳上还要放一张纸钱。
不管听到什么声音,都不能说话。
这便是回煞仪式,而六七一般是逝者的女儿来做仪式,没有女儿的由侄女代劳。
七七还要进行一次断七仪式,还需要找师傅来诵经。
以上基本上就是做七的大概,有漏掉的大家也可以留言补充。
敬百日与叫饭习俗
做完七七是49天,人们大多也走出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中,可以先过一下正常的生活。
等到逝者去世满一百天,这又是一个非常注意的日子,需要进行“敬百日”/叫饭仪式。
这种习俗大多在汉族农村盛行,死者的子女需要在这天备好酒菜迎接逝者回家,孙子或其他亲戚还要去逝者坟上烧纸祭祀,具体为点蜡烛、上香、在目前摆贡果。
这个习俗有的地方叫敬百日,有的则称“叫饭”!
百日祭也是非常慎重的日子,只能提前,但绝不能延后。
之后还有去世三年的祭祀活动,也非常隆重。
满三年,才算彻底完成一场葬礼的祭祀。
虽说现在丧事简办,很多习俗也都被取消和淡忘,但不代表这些传统礼仪就给被遗弃。
这些丧葬习俗其实或多或少都传承孝道,弘扬中华礼仪,个人觉得还是值得被铭记。
当然,人去世了就真的走了,这些仪式其实就是一种人们对逝者的思念。
但不忘本,不忘记亲人的恩情,这份情值得我们为他们做这些送别仪式。